查看原文
其他

获奖项目: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中规院北京公司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23-03-26

奖项: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类)二等奖。

项目完成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公司,济宁市城乡规划局,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李家志、涂欣、曾祥福、卢方欣、李婧、付新春、史衍智、苏连生、郭庭良、郭成利、王新友、张艳丽、吴景辉、刘盛超、车旭。


第一部分:

规划编制背景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济宁市,拥有悠久的历史。这里不仅是儒家创始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史家左丘明的出生地,还曾经是京杭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中心城“一城五区”

在千百年的历史更迭中,济宁历经变迁,有过若干次行政区划调整。2013年以来,济宁又一次实施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兖州撤市设区,设立济宁经开区。济宁都市区形成“5+3+2”格局,中心城区形成了“一城五区”发展架构。同时,济宁迎来了由曲阜机场搬迁、鲁南客运专线、日枣菏高速等区域重大交通设施相继调整、落位等带来的新发展机遇。而从济宁自身发展看,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若干困境。作为成熟型煤炭城市,采空区环城布局,极大制约了城区发展。面积偏小、实力偏弱的中心城区与外围强劲的县域经济相比,“多组团、弱中心”是济宁发展的现实特点。

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部分:

规划构思

如何应对自然生态下的组团分隔,区划调整下的中心壮大?如何在空间上一体化布局、在管理上协同治理?本次规划的核心目标即两点:做强规划区,从相互竞争走向一体化协同治理;做优中心城区,从单中心圈层结构走向多中心廊道拓展。


第三部分:

主要内容

(一)强化规划区一体化发展

创新规划区编制思路,突破行政壁垒,建立产业、生态、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区域一体化布局,加强底线、廊道、战略区域的规划刚性管控,做强规划区、从相互竞争走向一体化协同治理。

1、一体布局——明确生态、产业、交通、公服设施等一体化布局

识别规划区重要的联通体系,以生态为基底、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交通顺达为依托、以服务均等为方向,共同构建起系统完善、无缝对接、一体化布局的发展区域。

生态建设一体化:改善生态环境

2、刚性管控——明确底线、区域、廊道管控要求

通过准确把握战略要求,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整合各类空间资源,强化对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及城市开发边界的底线管控,完善对生态重点管控区、产业重点管控区、城镇重点管控区等重大战略分区的区域管控,明确重大设施廊道的管控,共同引导城乡空间合理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各县市规划的协调。

产业重点管控分区图

3、协同治理——注重多规合一,进行体制机制改革

从构筑单一行政区内统一规划的城市群出发,建立省厅直管、规划区(都市区)管委会参与审查的分级管理制度,达到统一规划,多规协调,共同实施,分级管理目的。以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治理为核心,注重刚性和弹性的结合。在一体化布局的基础上,通过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落实底线管控、区域管控、廊道管控,形成一张“多规合一”管控蓝图,同时明确不同管控分区的开发管制界限及对应的空间管理政策,最终实现规划区内协调一致、有效管理。

(二)优化中心城区布局

1、战略引领——明确城市发展目标

强化战略引领,加快城区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弘扬文化、发展产业、梳理交通、完善公服,建设一座“生态宜居、活力创新、幸福人文、畅通便捷的现代化特大城市”。

2、中心强化——完善城市用地布局

明确发展思路,完善城区用地布局,明确中心城区各片区的发展思路及布局。南部实现太白湖新区发展动力多元化,东部实现任兖融合发展,中部注重老城区的疏解与提升,北部关注济北用地及功能的拓展,向西跨越发展实现经开区的产城一体化发展。

调整中心城区发展结构。重点关注了绿、产、城的关系,实现了绿色廊道、产业廊道、服务廊道的有效对接,形成“多心轴向发展、多廊串联交织的轴网结构”。

“一环二轴多中心”结构

3、设施支撑——明确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

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五横五纵”快速路网、“十横十纵”交通干路网、轨道线网的构建,满足组团间、区域大型基础设施间快速出行及组团内部的便利需求。

4、品质提升——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加强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系统整治与利用外围环城塌陷地,将其与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链接贯通,将生态要素引入市区,形成环城大型湿地公园体系。并控制与中心城区建设空间互补的结构性绿地,优化城市景观生态格局。

加强总体城市设计研究,推进“运河之都、江北水城”特色建设,进行景观风貌分区,明确景观核心、景观节点及景观廊道的分布及建设要求。

景观风貌分区


第四部分:

规划特点与创新

(一)创新规划编制方式、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在前期已先行编制完成的《济宁都市区空间战略规划与行动计划》指导下开展工作,与战略规划一脉相承,不断深化。与此同时,与总规同步开展《都市区总体规划》《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力求同步审批、同步实施、分级管理,保障重点设施的实施性。

(二)创新规划管控机制,推进规划管理改革

从构筑单一行政区内统一规划的城市群出发,建立省厅直管、都市区管委会参与审查的分级管理制度,达到统一规划,多规协调,共同实施,分级管理目的。

(三)创新规划区规划编制思路,实现空间有效治理

创新规划区规划“编、审、管、监”机制,加强规划审议、审查。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协调性和指导性。规划区规划以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治理为核心,注重刚性和弹性的结合。在一体化布局的基础上,通过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落实底线管控、区域管控、廊道管控,形成一张“多规合一”管控蓝图,同时明确不同管控分区的开发管制界限及对应的空间管理政策,最终实现规划区内协调一致、有效管理。

(四)优化空间布局,构筑中心强大的多中心组团城市

系统整治与利用外围环城塌陷地,将其与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链接贯通,将生态要素引入市区,形成环城大型湿地公园体系。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完善一体化布局,实现强心目标,在构筑中心强大的多中心组团城市群的空间发展与协同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第五部分:

实施情况

落实国家治理的新理念,应对城市发展新诉求,本轮总体规划有效指导了轨道线网建设、快速路建设、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地下空间、总体城市设计、中心城区控规等下位规划的编制,将总规的结构框架实化、细化、优化,更好地落实了总规意图。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指导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推进城市近期项目实施。总规批复后,一批城市重点项目相继进入施工阶段。

在总规的指导下,通过建立政府信息平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及时传递、整合、交流、使用城市经济、文化、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市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提升都市区各管理机构的协同能力,极大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谢谢阅览










延伸阅读

生态伊犁: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来了,“海口市‘多规合一’总体规划” 将如何助力?

案例丨成都:挑战、机遇与战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